战“疫”日记:我们的ICU重症护理技术派上用场

2020-02-26

时间:2月19日

地点: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

记录人:白远(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)


  来汉第12天,上20-24点的班,18点从酒店乘车出发。车窗外,武汉的夕阳格外迷人,想必明天一定艳阳高照。


  床边交接班时,凭着在心血管CCU工作7年的经验告诉我,5位危重患者的治疗正处于关键阶段,我要拿出最佳状态帮他们战胜当前困难。交完班后,马俊医生说要接收一位气管插管的患者到43床。我和队友王豪、冯嘉仪以最快的速度备好用物。



      20:58患者带着气管插管转入病房。我们立即予呼吸机辅助及生命体征监测。此时患者有些躁动,血氧饱和度为86%,二氧化碳分压高至56mmHg,潮气量低。患者的气道发出明显的鼾音,排除气囊及痰液因素后,我再次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,根据他的体形、体重,判断是因为气管插管深度不够,气囊与气道密闭不好。与医生沟通后立即调整气管深度至24cm,气囊密封后鼾声随即消失。随后对患者进行安抚并按医嘱给予充分的镇静,调节呼吸机参数。50分钟后患者血氧上升至99%,血气二氧化碳分压降至38mmHg


  刚抢救完转入患者,发现46床患者在呼吸机辅助氧浓度100%的情况下,血氧饱和度却一直徘徊在88%-92%,排除气管插管深度及痰液因素后,马俊医生下医嘱,实施俯卧位通气。我立即组织人力,及准备各种管道及患者的体位。因在CCU工作时没有实施过这项技术,所以出发前我特意查了相关文献,并组织成员一起学习、观看视频,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,22:00成功予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,患者血氧饱和度慢慢地上升至100%


  安顿好这位患者,再次评估另两位气管插管的患者。根据重症营养指南及新冠重症指南,我们又遵医嘱予4243床留置胃管。我辅助王豪和冯嘉仪,胃管留置到目标刻度后,用一只手经注射器往胃管注入气体,另一只手轻放患者上腹部感受震动,以此判断胃管是否到位。最后,两位患者分别成功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支持。


  王豪、冯嘉仪是我在CCU的老搭档,他们都是90后,充满活力,有良好的业务素质,临危不乱,多年的CCU工作经验使我们无论是管理病人还是抢救都非常默契。这次抢救也多亏了王东芳组长、李丹萍、陈少斐、许晓珊、豆孝岚、许晓珊以及协和的同事,大家相互协作,主动为我们分担了其他患者的治疗和生活护理,我们才能心无旁骛。   


      23:48,和马俊医生再次检查每一位患者的情况。看到他们的血氧饱和度都在98%-100%之间跳动,生命体征平稳,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。


      0:00我们用扎实的重症护理技术,把患者安全交给下一班!


  病房里,我们与友科的同事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大家都在争分夺秒,与时间赛跑,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!万众一心,众志成城,相信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!



通讯员:张洁

指导:陈利芬  冯月蓓